百度 作为联系海外华人华侨的民主党派,多年来致公党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主要是把归侨侨眷、海外侨胞、留学人员团结起来,凝聚他们的爱国心、强国志、报国情来实实在在做事,为把“一带一路”建成团结之路、发展之路、文化之路和创新之路服务。
东南网4月15日讯(通讯员 郑胜男)4月13日,洛江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内绿意萌动,30组读者在此共赴一场"方寸之美"的文化雅集。作为洛江区"传承·创新"传统手工艺传习系列第27期培训,本次非遗盆景技艺专场以"知与行"相结合的方式,带领读者们开启了一段妙趣横生的盆景艺术之旅。 活动中,潘晗老师通过的PPT演示,带领读者们开启了一段穿越千年的非遗盆景艺术之旅。老师以生动详实的图文资料,从唐代文人案头的清供雅玩讲起,娓娓道来中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精髓:岭南派"截干蓄枝"的苍劲有力、川派虬曲盘结的古朴雄奇、苏派"粗扎细剪"的雅致秀美、扬派"一寸三弯"的精巧工整,以及海派师法自然的灵动多变。 "这些看似高深的传统技法,其实都蕴含着'缩龙成寸'的东方智慧,"潘老师一边切换着精美的盆景图片,一边解释道,"就像今天我们制作的玻璃微盆景,虽然形式现代简约,但那份'以小见大'的审美追求,正是传承了千年盆景艺术的灵魂。"通过她深入浅出的讲解,非遗盆景技艺渐渐在读者心中变得鲜活起来。 大家将学到的传统技法灵活运用到微盆景创作中。陶粒、土石堆叠出山势,翠绿的苔藓铺就"草地",精致的蕨类植物点缀其间,再配上可爱的小摆件,一件件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微盆景作品逐渐成型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成年读者专注创作,亲子组合配合默契,每个人都在方寸之间展现了自己的创意。 活动结束时,大家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微盆景合影留念。这些作品或许不如传统盆景那般讲究技法,但却让非遗艺术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了现代生活。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:"原来非遗也可以这么好玩!"我们期待通过更多这样的活动,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。 本次活动通过"知识浸润+手作体验"的创新形式,让非遗技艺从书本走向生活。正如潘老师总结:"盆景是能生长的传家宝,今天种下的不仅是植物,更是文化传承的种子。"未来洛江区图书馆将持续推出更多让传统手艺"活起来"的体验活动,敬请期待! |